MySQL索引

索引是什么?

索引是为了加速对表中数据行的检索而创建的一种分散存储的 数据结构。

首先数据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磁盘上面的,每一行数据都有它的磁盘地址。如果 没有索引的话,要从 500 万行数据里面检索一条数据,只能依次遍历这张表的全部数据,直到找到这条数据。

但是有了索引之后,只需要在索引里面去检索这条数据就行了,因为它是一种特殊 的专门用来快速检索的数据结构,我们找到数据存放的磁盘地址以后,就可以拿到数据 了。

索引类型

  • 普通索引也叫非唯一索引,是最普通的索引,没有任何的限制。
  • 唯一索引唯一索引要求键值不能重复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主键索引是一 种特殊的唯一索引,它还多了一个限制条件,要求键值不能为空。主键索引用 primay key 创建。
  • 全文索引针对比较大的数据,比如我们存放的是消息内容,有几 KB 的数 据的这种情况,如果要解决 like 查询效率低的问题,可以创建全文索引。只有文本类型 的字段才可以创建全文索引,比如 char、varchar、text。

为什么使用B+树,索引数据结构演进过程

二分查找

有序数组的等值查询和比较查询效率非常高,但是更新数据的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, 可能要挪动大量的数据(改变 index),所以只适合存储静态的数据。

为了支持频繁的修改,比如插入数据,我们需要采用链表。链表的话,如果是单链 表,它的查找效率还是不够高。

有没有可以使用二分查找的链表呢?

二叉查找树(BST Binary Search Tree)

左子树所有的节点都小于父节点,右子树所有的节点都大于父节点。投影到平面以 后,就是一个有序的线性表。

image

二叉查找树既能够实现快速查找,又能够实现快速插入。

存在的问题:

就是它的查找耗时是和这棵树的深度相关的,在最坏的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会退化成
O(n)。

动态演示二叉查找数

如果插入的数据是一个有序的

它会变成链表(我们把这种树叫做“斜树”),这种情况下不能达到加快检索速度 的目的,和顺序查找效率是没有区别的。

image

因为左右子树深度差太大,这棵树的左子树根本没有节点——也就是它不够平衡。 所以,我们有没有左右子树深度相差不是那么大,更加平衡的树呢?

平衡二叉树 (左旋转,右旋转)

平衡二叉树的定义:左右子树深度差绝对值不能超过 1。

所以为了保持平衡,AVL 树在插入和更新数据的时候执行了一系列的计算和调整的

平衡二叉树动态演示

平衡二叉树作为索引怎么查询数据?

第一个是索引的键值。比如我们在 id 上面创建了一个索引,我在用 where id =1 的 条件查询的时候就会找到索引里面的 id 的这个键值。

第二个是数据的磁盘地址,因为索引的作用就是去查找数据的存放的地址。

第三个,因为是二叉树,它必须还要有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的引用,这样我们才能 找到下一个节点。比如大于 26 的时候,走右边,到下一个树的节点,继续判断。

image

如果是这样存储数据的话,我们来看一下会有什么问题。

我们用树的结构来存储索引的时候,访问一个节点就要跟磁盘之间发生一次 IO。 InnoDB 操作磁盘的最小的单位是一页(或者叫一个磁盘块),大小是 16K(16384 字节)。

那么,一个树的节点就是 16K 的大小。

如果我们一个节点只存一个键值+数据+引用,例如整形的字段,可能只用了十几个 或者几十个字节,它远远达不到 16K 的容量,所以访问一个树节点,进行一次 IO 的时候, 浪费了大量的空间。

所以如果每个节点存储的数据太少,从索引中找到我们需要的数据,就要访问更多 的节点,意味着跟磁盘交互次数就会过多。

数据越多,树深度越深,磁盘交互次数越多。

所以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?

第一个就是让每个节点存储更多的数据。

第二个,节点上的关键字的数量越多,我们的指针数也越多,也就是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分叉(我们把它叫做“路数”)。

因为分叉数越多,树的深度就会减少(根节点是 0)。

这样,我们的树是不是从原来的高瘦高瘦的样子,变成了矮胖矮胖的样子?

这个时候,我们的树就不再是二叉了,而是多叉,或者叫做多路。

多路平衡查找树(B Tree)(分裂、合并)

这个就是我们的多路平衡查找树,叫做 B Tree(B 代表平衡)。

动态演示地址

image

比如 Max Degree(路数)是 3 的时候,我们插入数据 1、2、3,在插入 3 的时候, 本来应该在第一个磁盘块,但是如果一个节点有三个关键字的时候,意味着有 4 个指针, 子节点会变成 4 路,所以这个时候必须进行分裂。把中间的数据 2 提上去,把 1 和 3 变 成 2 的子节点。

如果删除节点,会有相反的合并的操作。

注意这里是分裂和合并,跟 AVL 树的左旋和右旋是不一样的。

我们继续插入 4 和 5,B Tree 又会出现分裂和合并的操作。

从这个里面我们也能看到,在更新索引的时候会有大量的索引的结构的调整,所以 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不要在频繁更新的列上建索引,或者为什么不要更新主键。

节点的分裂和合并,其实就是 InnoDB 页的分裂和合并。

B+树(加强版多路平衡查找树)

B Tree 的效率已经很高了,为什么 MySQL 还要对 B Tree 进行改良,最终使用了 B+Tree 呢?

image
MySQL 中的 B+Tree 有几个特点:

  • 它的关键字的数量是跟路数相等的;
  • B+Tree 的根节点和枝节点中都不会存储数据,只有叶子节点才存储数据。搜索到关键字不会直接返回,会到最后一层的叶子节点。比如我们搜索 id=28,虽然在第一 层直接命中了,但是全部的数据在叶子节点上面,所以我还要继续往下搜索,一直到叶子节点。
  • B+Tree 的每个叶子节点增加了一个指向相邻叶子节点的指针,它的最后一个数 据会指向下一个叶子节点的第一个数据,形成了一个有序链表的结构。
  • 它是根据左闭右开的区间 [ )来检索数据。

B+Tree 的数据搜寻过程:

  1. 比如我们要查找 28,在根节点就找到了键值,但是因为它不是页子节点,所以 会继续往下搜寻,28 是[28,66)的左闭右开的区间的临界值,所以会走中间的子节点,然 后继续搜索,它又是[28,34)的左闭右开的区间的临界值,所以会走左边的子节点,最后 在叶子节点上找到了需要的数据。

  2. 第二个,如果是范围查询,比如要查询从 22 到 60 的数据,当找到 22 之后,只 需要顺着节点和指针顺序遍历就可以一次性访问到所有的数据节点,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区间查询效率(不需要返回上层父节点重复遍历查找)。

InnoDB 中的 B+Tree 的特点:

  1. 它是 B Tree 的变种,B Tree 能解决的问题,它都能解决。B Tree 解决的两大问题 是什么?(每个节点存储更多关键字;路数更多)
  2. 扫库、扫表能力更强(如果我们要对表进行全表扫描,只需要遍历叶子节点就可以 了,不需要遍历整棵 B+Tree 拿到所有的数据)
  3. B+Tree 的磁盘读写能力相对于 B Tree 来说更强(根节点和枝节点不保存数据区, 所以一个节点可以保存更多的关键字,一次磁盘加载的关键字更多)
  4. 排序能力更强(因为叶子节点上有下一个数据区的指针,数据形成了链表) 5)效率更加稳定(B+Tree 永远是在叶子节点拿到数据,所以 IO 次数是稳定的)

为什么不用红黑树?

  • 只有两路;
  • 不够平衡。

索引方式:真的是用的 B+Tree 吗?

创建索引,索引方式有两种。

  • Hash :以 KV 的形式检索数据,也就是说,它会根据索引字段生成哈希码和指针, 指针指向数据。
    1. 它的时间复杂度是 O(1),查询速度比较快。因为哈希索引里面的数据不是 按顺序存储的,所以不能用于排序。
  1. 我们在查询数据的时候要根据键值计算哈希码,所以它只能支持等值查询 (= IN),不支持范围查询(> < >= <= between and)
  1. 如果字段重复值很多的时候,会出现大量的哈希冲突(采用拉链法解 决),效率会降低。
  • B+Tree。

索引使用原则

  • 列的离散(sàn)度

    如果列的重复值越多,离散度就越低,重复值越少,离散度就越高

  • 联合索引最左匹配

  • 覆盖索引

    非主键索引,我们先通过索引找到主键索引的键值,再通过主键值查出索引里面没 有的数据,它比基于主键索引的查询多扫描了一棵索引树,这个过程就叫回表。

    在辅助索引里面,不管是单列索引还是联合索引,如果 select 的数据列只用从索引 中就能够取得,不必从数据区中读取,这时候使用的索引就叫做覆盖索引,这样就避免 了回表。

索引的创建与使用

  • 在用于 where 判断 order 排序和 join 的(on)字段上创建索引
  • 索引的个数不要过多。——浪费空间,更新变慢。
  • 区分度低的字段,例如性别,不要建索引。——离散度太低,导致扫描行数过多。
  • 频繁更新的值,不要作为主键或者索引。——页分裂
  • 组合索引把散列性高(区分度高)的值放在前面。
  • 创建复合索引,而不是修改单列索引。
  • 过长的字段如何建立索引?

    前缀索引,并不是一个万能药,他的确可以帮助我们对一个写过长的字段上建立索引。但也会导致排序(order by ,group by)查询上都是无法使用前缀索引的。

  • 为什么不建议用无序的值(例如身份证、UUID )作为索引?

    新行的值不一定要比之前的主键的值要大,所以innodb无法做到总是把新行插入到索引的最后,而是需要为新行寻找新的合适的位置从而来分配新的空间。这个过程需要做很多额外的操作,数据的毫无顺序会导致数据分布散乱
    写入的目标页很可能已经刷新到磁盘上并且从缓存上移除,或者还没有被加载到缓存中,innodb在插入之前不得不先找到并从磁盘读取目标页到内存中,这将导致大量的随机IO
    因为写入是乱序的,innodb不得不频繁的做页分裂操作,以便为新的行分配空间,页分裂导致移动大量的数据,一次插入最少需要修改三个页以上
    由于频繁的页分裂,页会变得稀疏并被不规则的填充,最终会导致数据会有碎片

什么时候用不到索引?

  • 索引列上使用函数(replace\SUBSTR\CONCAT\sum count avg)、表达式、 计算(+ - * /)

  • 字符串不加引号,出现隐式转换

  • like 条件中前面带%

  • 负向查询

    NOT LIKE不可以

    != (<>)和 NOT IN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

聚簇索引与非聚簇索引

  • 聚簇索引:将数据存储与索引放到了一块,找到索引也就找到了数据
  • 非聚簇索引:将数据存储于索引分开结构,索引结构的叶子节点指向了数据的对应行,myisam通过key_buffer把索引先缓存到内存中,当需要访问数据时(通过索引访问数据),在内存中直接搜索索引,然后通过索引找到磁盘相应数据,这也就是为什么索引不在key buffer命中时,速度慢的原因

由于聚簇索引是将数据跟索引结构放到一块,因此一个表仅有一个聚簇索引


文章作者: 凌云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凌云 !
  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