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询执行流程
查询缓存
MySQL 内部自带了一个缓存模块。
MySQL 的缓存默认是关闭的。
show variables like 'query_cache%';
默认关闭的意思就是不推荐使用,为什么 MySQL 不推荐使用它自带的缓存呢?
- 表里面任何一条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,这张表所有缓存都会失效,所以对于有大量数据更新的应用,也不适合。
- MySQL 自带的缓存的应用场景有限,第一个是它要求 SQL 语句必须一 模一样,中间多一个空格,字母大小写不同都被认为是不同的的 SQL。
在 MySQL 8.0 中,查询缓存已经被移除了。
语法解析和预处理(Parser & Preprocessor)
对语句基于 SQL 语法进行词法和语法分析和语义的解析。
词法解析
词法分析就是把一个完整的 SQL 语句打碎成一个个的单词。
语法解析
语法分析会对 SQL 做一些语法检查,比如单引号有没有闭合, 然后根据 MySQL 定义的语法规则,根据 SQL 语句生成一个数据结构。这个数据结构我 们把它叫做解析树(select_lex)。
预处理器
如果我写了一个词法和语法都正确的 SQL,但是表名或者字段不存在,会在 哪里报错?是在数据库的执行层还是解析器?
实际上还是在解析的时候报错,解析 SQL 的环节里面有个预处理器。
它会检查生成的解析树,解决解析器无法解析的语义。比如,它会检查表和列名是否存在,检查名字和别名,保证没有歧义。
查询优化(Query Optimizer)与查询执行计划
一条 SQL 语句是可以有很多种执行方式的,最终返回相同的结 果,他们是等价的。但是如果有这么多种执行方式,这些执行方式怎么得到的?最终选 择哪一种去执行?根据什么判断标准去选择?
这个就是 MySQL 的查询优化器的模块(Optimizer)。
查询优化器的目的就是根据解析树生成不同的执行计划(Execution Plan),然后选择一种最优的执行计划,MySQL 里面使用的是基于开销(cost)的优化器,那种执行计 划开销最小,就用哪种。
show status like 'Last_query_cost';
优化器最终会把解析树变成一个查询执行计划,查询执行计划是一个数据结构。
MySQL 提供了一个执行计划的工具。我们在 SQL 语句前面加上 EXPLAIN,就可以看到执行计划的信息。
更新执行流程
如:
update T set c=c+1 where ID=2;
- 执行器先找引擎取 ID=2 这一行。ID 是主键,引擎直接用树搜索找到这一行。如果 ID=2 这一行所在的数据页本来就在内存中,就直接返回给执行器;否则,需要先从磁盘读入内存,然后再返回。
- 执行器拿到引擎给的行数据,把这个值加上 1,比如原来是 N,现在就是 N+1,得到新的一行数据,再调用引擎接口写入这行新数据。
- 引擎将这行新数据更新到内存中,同时将这个更新操作记录到 redo log 里面,此时 redo log 处于 prepare 状态。然后告知执行器执行完成了,随时可以提交事务。
- 执行器生成这个操作的 binlog,并把 binlog 写入磁盘。
- 执行器调用引擎的提交事务接口,引擎把刚刚写入的 redo log 改成提交(commit)状态,更新完成。
缓存池
下一次读取相同的页,先判断是不是在缓冲池里面,如果是,就直接读取,不用再 次访问磁盘。
修改数据的时候,先修改缓冲池里面的页。内存的数据页和磁盘数据不一致的时候, 我们把它叫做脏页。InnoDB 里面有专门的后台线程把 Buffer Pool 的数据写入到磁盘, 每隔一段时间就一次性地把多个修改写入磁盘,这个动作就叫做刷脏。
redo log
redo log 是固定大小的,比如可以配置为一组 4 个文件,每个文件的大小是 1GB,那么这块区域总共就可以记录 4GB 的操作。从头开始写,写到末尾就又回到开头循环写,如下面这个图所示。
write pos 和 checkpoint 之间的是区域上还空着的部分,可以用来记录新的操作。如果 write pos 追上 checkpoint,表示区域满了,这时候不能再执行新的更新,得停下来先擦掉一些记录,把 checkpoint 推进一下。
有了 redo log,InnoDB 就可以保证即使数据库发生异常重启,之前提交的记录都不会丢失,这个能力称为 crash-safe。
binlog
binlog 以事件的形式记录了所有的 DDL 和 DML 语句(因为它记录的是操作而不是 数据值,属于逻辑日志),可以用来做主从复制和数据恢复。
跟 redo log 不一样,它的文件内容是可以追加的,没有固定大小限制。
在开启了 binlog 功能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把 binlog 导出成 SQL 语句,把所有的操 作重放一遍,来实现数据的恢复。
binlog 的另一个功能就是用来实现主从复制,它的原理就是从服务器读取主服务器的binlog,然后执行一遍。
为什么会有两份日志呢?
MySQL 自带的引擎是 MyISAM,但是 MyISAM 没有 crash-safe 的能力,binlog 日志只能用于归档。而 InnoDB 是另一个公司以插件形式引入 MySQL 的,既然只依靠 binlog 是没有 crash-safe 能力的,所以 InnoDB 使用另外一套日志系统——也就是 redo log 来实现 crash-safe 能力。
- redo log 是 InnoDB 引擎特有的;
- binlog 是 MySQL 的 Server 层实现的,所有引擎都可以使用。
- redo log 是物理日志,记录的是“在某个数据页上做了什么修改”;binlog 是逻辑日志,记录的是这个语句的原始逻辑,比如“给 ID=2 这一行的 c 字段加 1 ”。redo log 是循环写的,空间固定会用完;binlog 是可以追加写入的。“追加写”是指 binlog 文件写到一定大小后会切换到下一个,并不会覆盖以前的日志。
MySQL 分成三层,跟客户端对接的连接层,真正执行操作的服 务层,和跟硬件打交道的存储引擎层
存储引擎
MyISAM(3 个文件)
表级锁定限制了读/写的性能,因此在 Web 和数据仓库配置中, 它通常用于只读或以读为主的工作。
特点:
- 支持表级别的锁(插入和更新会锁表)。不支持事务。
- 拥有较高的插入(insert)和查询(select)速度。
- 存储了表的行数(count 速度更快)。
怎么快速向数据库插入 100 万条数据?
我们有一种先用 MyISAM 插入数据,然后修改存储引擎为 InnoDB 的操作
innoDB(2 个文件)
特点:
- 支持事务,支持外键,因此数据的完整性、一致性更高。
- 支持行级别的锁和表级别的锁。
- 支持读写并发,写不阻塞读(MVCC)。
- 特殊的索引存放方式,可以减少 IO,提升查询效率。
适合:经常更新的表,存在并发读写或者有事务处理的业务系统。
Memory(1 个文件)
- 把数据放在内存里面,读写的速度很快,但是数据库重启或者崩溃,数据会全部消 失。只适合做临时表。
CSV(3 个文件)
它的表实际上是带有逗号分隔值的文本文件。csv 表允许以 csv 格式导入或转储数据, 以便与读写相同格式的脚本和应用程序交换数据。因为 csv 表没有索引,所以通常在正 常操作期间将数据保存在 innodb 表中,并且只在导入或导出阶段使用 csv 表。
特点:
不允许空行,不支持索引。格式通用,可以直接编辑,适合在不同数据库之 间导入导出。
Archive(2 个文件)
这些紧凑的未索引的表用于存储和检索大量很少引用的历史、存档或安全审计信息。
特点:
不支持索引,不支持 update delete。
如何选择存储引擎?
- 如果对数据一致性要求比较高,需要事务支持,可以选择 InnoDB。
- 如果数据查询多更新少,对查询性能要求比较高,可以选择 MyISAM。
- 如果需要一个用于查询的临时表,可以选择 Memory。
- 如果所有的存储引擎都不能满足你的需求,并且技术能力足够,可以根据官网内部
手册用 C 语言开发一个存储引擎:官网地址